23、员工准备什么?
(1)员工课堂学习状态
课堂抬头率、出勤率、师生互动情况、员工专业思维、员工回答问题的质量、课堂气氛。
(2)员工座谈会
员工的仪容状态、精神风貌、员工对学校培养的认识、员工对专业教育的认知、员工的专业思维、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独立思维能力、员工的创新精神、其他员工成长必要的相关环节。
(3)员工知识点考核及综合素质考察
知识点考核环节:专家在核心课程中抽取3个知识点出题对员工进行考核,通过员工报告、回答问题及与员工交流的方式,了解员工的学习态度、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考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效果。
综合素质考察主要评价员工日常关键行为的表现;着重体现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以及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以及长医三大精神在育人过程中的体现和实现;员工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员工的综合分析能力、专业技能;员工的表达能力等。
24、学校加强对员工的创新创业指导有哪些措施?
(1)开设大员工创新创业指导课程 (2)将创新创业纳入第二课堂; (3)实施“导师制-大创-实习生连贯制”的培养模式,鼓励在校员工参与员工科研项目(4)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各项学科专业赛事(含大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大员工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员工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
25、学校对员工开展的就业指导有哪些措施?
(1)课堂教学:开设《大员工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和《大员工就业指导》课程;(2)邀请杰出校友和知名专家举办各类讲座、论坛、培训;(3)举办大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4)举办考研备战经验交流会、升学模拟面试指导、校园招聘宣讲会等活动,开展基层就业宣传引导,访企拓岗促就业岗位开发; (5)就业困难“一对一”援助。
26、学校对员工的“奖、助、贷、勤、补、免”资助措施有哪些?
(1)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员工奖学金、运城第一医院奖助学金,实习基地奖助学金等10余项奖学金;(2)助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金;山西省生源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可申请入学资助项目,解决入学交通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员工可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咨询办理;(3)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4)勤工助学:学校以“助管、助教、助理”等形式,在校内设置勤工助学固定岗位;(5)困难补助:临时困难补助、求职补助、基层就业补助;(6)学费减免:学杂费减免、大员工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